关于举办第九届山东财经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1-05       单位: 团委       浏览:

各学院: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和选拔创新创业人才,扎实做好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备赛工作,现将举办第九届山东财经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部委及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近年来,该项赛事影响力与日俱增,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提升了我校学生整体创新创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赛赛道

第八届大赛设置高教主赛道(含国际参赛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参照第八届大赛赛道设置和我校实际,本次大赛校赛设置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

三、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5.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四、参赛组别和对象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参赛方式和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三个类别。

(3)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3.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本科生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本科生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0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本科生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0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研究生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研究生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20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研究生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20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本届大赛继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温度、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各学院要聚焦“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本学院2023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时间、地点、规模、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8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1.目标任务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立足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2.参赛要求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8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3年7月31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4)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3.参赛命题和赛程安排

参赛命题和赛程安排将根据国赛通知在校赛正式通知中发布。

五、主赛道、“红旅”赛道赛程安排

1.项目挖掘、培育和调度(2022年12月—2023年3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撰写项目文本,启动系列培训。

第一次项目调度:请各学院汇总本学院报名作品及报名信息汇总表,于2023年2月15日前打包发送至校赛工作邮箱。文件命名方式为:学院名称+互联网+大赛第一次作品调度。第一批次作品提交之后,可以继续挖掘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校赛组委会将根据大赛推进情况,分批次调度各学院项目报名情况。

2.参赛报名(2023年3月中旬—4月)

第九届大赛系统开放后,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注册报名,按照流程与要求填写必要信息,提交作品。

报名参加本届大赛的本科生,将按照《山东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试行)》(政学〔2018〕13号)要求认定第二课堂实践创新活动学分。

在推荐省赛阶段,省赛组委会将按照报名项目的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各校推荐省赛名额。为鼓励各学院学生积极报名参赛,校赛组委会拟按照300:1的比例分配各学院推报省赛的名额。即,某一学院每成功报名200项符合比赛要求的作品,校赛组委会将根据校赛评审结果,从该学院的作品中择优推荐1个作品参加省赛。不满200项的,校赛组委会统筹推荐省赛名额,根据校赛评审结果择优推荐参加省赛。项目学院归属根据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确定。数据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获批2022年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项目以及2022年“未来合伙人”创新创业培育计划的项目,须依托项目成果报名参加本届大赛。团队参加本届大赛情况将作为项目结题的重要依据。

3.校级初赛、复赛(2023年4月中旬—5月)

校赛组委会将组织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入围校级决赛名单。

4.校级决赛(2023年5月—6月)

校赛组委会组织开展校级决赛,组织开展培训和项目辅导,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5.省级复赛、决赛(2023年6月—8月)

组织重点团队进行省赛网络报备;省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省赛决赛。通过省赛决赛,评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决赛。省赛初赛复赛时间根据省赛通知要求另行通知。

6.全国总决赛(2023年10月)

入围国赛团队集训备战,邀请有关专家对优秀作品进行指导和完善,参加全国决赛。

六、参赛主要材料及相关要求

1.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初创组、成长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初创组、成长组中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参赛团队还需将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及其他佐证材料(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附在项目计划书中,大小不超过20MB。

2.项目展示文档。需提交项目的PPT或PPTX格式的展示文档,大小不超过20MB。

3.展示视频。需将项目的一分钟展示视频。展示视频要求画面清晰流畅,声音清楚,大小不超过20MB。生成视频时,建议视频编码为H.264,音频编码为AAC,分辨率为800*600。

校赛报名阶段,各团队只需要提交项目计划书。入围校赛复赛及决赛的项目,需提交项目展示文档及展示视频。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比赛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组织工作。各学院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努力让参赛项目产生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推动项目孵化落地。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要重点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未来合伙人”创新创业培育计划、“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指导教程”创业计划和已有创新创业项目,根据相关类型转化为参赛项目。重点挖掘毕业5年之内校友的项目,整合各类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三)强化引导,系统培育。要注重采取教育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辅导。要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培育提升。

八、其他事宜

1.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org.cn/。

2.山东财经大学“互联网+”大赛QQ交流群:621623523。

3.联系方式:

校团委联系人:李建强,联系电话:88525306。

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联系人:

谭晶,联系电话:18573888718;赵欣楠,联系电话:17867110040。

4.校赛工作邮箱:sdufexmb@163.com。

5.附件为第八届大赛通知,第九届大赛正式通知预计在2023年3月发布。





教 务 处            

校 团 委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3年1月5日        


学校概况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校园服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 |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 鲁ICP备05001933号-2 | 燕山学院 | 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