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扎实有效落实学校“一一三九”发展思路,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迈向更高标准的新阶段,我校作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现依据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任务和目标,启动2025年度系列项目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与定位
本次项目分为两大类别,旨在通过不同路径激发创新活力,夯实育人基础:
自主申报类项目: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教学专长,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与难点问题进行自主选题和设计,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课程、教材及师资团队。
揭榜挂帅类项目:由学校发布重点建设任务,面向校内外征集有能力、有资源的团队或个人“揭榜”,以项目化方式共同推进学校创新创业生态的关键环节建设。
二、自主申报类项目指南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
1.立项原则
聚焦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开展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
2.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财经拔尖人才培养研究
(2)财经类高校数字化融合创新教学改革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4)数字化转型下财经人才创业能力重构研究
(5)“敢创会创”财经人才风险决策心理培养机制研究
(6)生成式AI重构财经创业教育的内容供给模式研究
(7)校友创投基金与高校创业教育的闭环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8)红色财经基因与创业伦理课程开发研究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10)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申报与项目管理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管理及结项验收等工作,依据《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校级项目执行。
4.立项数量与资助
拟立项不超过20项,其中重点项目不超过5项。重点项目支持经费5万元/项,一般项目支持经费1万元/项。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立项原则
对标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思创融合为路径,构建财经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2.课程类别
(1)专创融合课程:探索专创融合课程分类培育机制,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为个性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5年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开发的课程,课程主要面向全校学生;二是结合本学院学科优势开发的课程,课程主要面向本学院学生。
(2)思创融合课程:推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知识,将其合理、有序地融入课程章节与知识点,推动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3)学科竞赛指导课程:依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重点学科竞赛项目,围绕其专业基础、实操技能、对话结构、实践指导等环节整合教学资源进行开设。
(4)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开设创新思维和方法、创新实践工具和应用、创业实务实操和指导等一般规律、普遍方法和创新理论课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运用研究方法、技术知识发现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培养卓越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紧密结合产业升级需求的理论和实习实训课程。
3.申报条件
(1)课程条件:课程应为已开设或拟新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或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素质教育课。
(2)团队要求:主持人须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团队不超过5人,鼓励跨学科、跨校、校企合作组队。
(3)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组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环境中嵌入AI,鼓励邀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立项数量与资助
专创融合课程:通过“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支持,立项不少于2项,支持经费5万元/项。
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立项不少于1项,支持经费不少于5万元/项。
其他三类课程:立项不超过10项,支持经费2万元/项。
(三)创新创业系列教材或专著
1.立项原则
落实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要求,推动教材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纸质、数字、在线课程一体化的立体式教学资源。
2.立项范围
(1)教材应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课程的教材,包括新编教材和修订教材。
(2)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的教材。
(3)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产业升级需求的理论和实习实训教学教材。
3.申报条件
(1)申报教材须由本校教师任第一主编且有稳定的教材建设团队。
(2)教材选题与学校特色密切相关,有一定校外推广度。
(3)教材对应课程建设已有一定成效,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吸纳产业最新案例,符合社会最新的人才需求。
4.立项数量与资助
拟立项不超过3项,支持经费5万元/项。
(四)金师工作室
1.立项原则
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强师引智行动实施方案,启动金师工作室申报项目。金师工作室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智库,主要承担学校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平台搭建等工作。工作室组成人员可以进行跨行业、跨学校、校内外协同组建,主要面向对象为国内外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成功创业者、企业高管以及学校优秀创新创业师资。
2.建设要求和任务
(1)发挥智库作用。围绕财经特色以及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的创新优势,搭建以“金师工作室”为主导的专业服务平台,为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等工作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2)举办各类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2次面向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创客沙龙、创新创业大讲堂、项目对接会等。
(3)培育学生项目。每学年至少孵化1支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团队,积极帮助项目团队获得政府、投资机构、风投基金等的创业资源和政策支持。
(4)进行课题研究。每学年至少开展1项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聚焦“数字双创”等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建设数量与资助
拟建设10个工作室,支持经费1万元/个。
三、揭榜挂帅类项目指南
(一)“未来合伙人”创新创业训练营
结合“未来合伙人”创新实验班教学计划和“百脉”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开展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创业专题培训、网络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研学活动,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孵化计划
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加强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资源培育。结合创业项目的成长规律,做好创新创业项目的翻土育苗工作,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蓄水池”。重点面向已经孵化落地(或即将落地)的创业项目以及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创新项目,孵化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种子项目,每个项目按照分类分档支持经费3000-10000元。
(三)创新创业师资培训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帮助创新创业导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有效开展。积极开展教师数字化培训,服务教师全面了解AI与教育融合的最新趋势,掌握相关工具的实操技巧。
(四)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品牌
贯彻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年”有关要求,聚焦文化育人,推进创新创业实践,选树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采取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发挥优秀创新创业社团和学生组织作用,努力推出具有学校特色、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品牌。
(五)新时代鲁商创新创业案例研究
新时代鲁商在继承传统鲁商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群体经营人才,顺应时代需求、解决时代问题,依靠创新和发展推动历史进步。通过案例研究,深度挖掘山东企业家们特有的儒家伦理文化与经商智慧,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等环节提炼鲁商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材料提交方式与要求
(一)自主申报类项目
教改研究项目:与本年度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同步进行。请登录“本科教学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在线申报,具体要求以学校教改立项通知为准。完成在线申报后,请将项目申请书(word和盖章pdf版)等相关材料同步发送到工作邮箱:sdufescxyjs@126.com。
课程、教材、金师工作室项目:请填写相应申报书(附件1-4),于2025年11月15日17:00前,将申报材料WORD版及单位盖章的PDF扫描版发送至工作邮箱。邮件主题与文件名格式:“申报项目类别+主题+单位+负责人姓名”。
(二)揭榜挂帅类项目
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孵化计划:请填写《山东财经大学创新创业竞赛孵化项目申报书》(附件5),并附项目PPT和商业计划书(或社会调查报告、学术论文),于2025年11月15日17:00前将材料发送至工作邮箱。文件命名格式:“高水平竞赛项目孵化+项目类型+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
其他“揭榜挂帅”项目:凡有建设意愿、基础或资源的团队/个人,请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项目设计报告,于2025年11月15日17:00前发送至工作邮箱。文件命名格式:“揭榜挂帅项目名称+报告人+联系方式”。学校将组织论证,对可行方案予以立项并匹配经费。
五、联系人及咨询电话
李老师:88525306
工作邮箱:sdufescxyjs@126.com
团委(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