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4级新生入学文化课和专业水平测试通知
发布时间:2014-09-18       单位: 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       编辑:教务处      浏览:

各学院(部):

新生入学测试是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学籍注册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字[2014]15号)要求,现就做好学校新生入学文化课和专业水平测试通知如下:

一、文化课测试

(一)考试范围:2014级学生,不含专升本新生。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9月25日(星期四)14:30—15:30英语,15:30—16:30数学。考试总用时120分钟。

(三)考试地点及考场安排

1.舜耕校区考试地点:舜耕校区一号教学楼。

2.燕山校区考试地点:燕山校区二号教学楼。

3.圣井校区考试地点:圣井校区B1、B2、B3、B5及逸夫教学楼。

4.明水校区考试地点:明水校区一、三号教学楼和电教二号楼。

各学院(部)要按照考场安排(详见附件1:各校区考场安排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学院、班级、专业和学号等信息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大小顺序熟悉考场。

(四)监考、班车及领送卷安排

1.监考人员安排。由各学院(部)自己负责安排本单位学生所在考场的监考人员,请各学院(部)在附件1中每考场安排两名监考教师,并填写工号,选取乘车区间,安排完毕后,于9月19日下班前发送到kaowu@126.com中。

2.班车及领卷等事项安排。

(1) 统计监考安排情况后,将另行通知班车安排情况。

(2) 试卷领取回收时间地点:

领卷时间:14:00,回收时间:16:30

领卷及回收地点:

舜耕校区:一号教学楼1105教室

燕山校区:二号教学楼s2102教室

圣井校区:B1-105:发放和回收B1、B3教学楼考场试卷

B2-101:发放和回收B2、逸夫楼考场试卷

B5-108:发放和回收B5教学楼考场试卷

明水校区:1108教室:发放和回收1号教学楼考场试卷

3103教室:发放和回收3号教学楼考场试卷

(五)监考注意事项

1.新生须携带身份证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没有身份证的学生凭所在学院开具带照片的证明(照片需盖公章)进入考场,否则不准参加考试;只须携带中性笔、2B铅笔、橡皮等必需文具。

2.考场试卷共两袋,一袋为英语试卷(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袋(内含答题卡)),一袋为数学试卷(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袋(内含答题卡))。

3.监考人员须记住附件1中的序号,根据序号领取试卷,领卷后立即到指定教室组织学生根据学号从小到大的S型顺序入座,监督学生在签到表上签字。

4.考前10分钟,监考人员须宣读考试袋后面的《考场规则》,认真清理考场,严肃考场纪律;提醒考生要按照试题开始部分的提示认真填涂个人相应信息(学号和班级均在学生签到表上);开考前5分钟,拆封英语试卷袋,分发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14:30分考试正式开始,15:30分英语考试结束,监考人员按照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回收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放入答题卡袋),确认清点数量无误后,一并放回英语试卷袋内。

5.英语和数学两科考试之间学生不离场。15:30分开始分发数学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16:30分考试结束,监考人员按照学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回收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放入答题卡袋),确认清点数量无误后,放回数学试卷袋内。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要认真填写考场记录单等信息,并将英语和数学试卷袋一并带回回收试卷处。

6.监考人员不允许互换考场或随意找人替代。在监考过程中,严格遵守监考规则,一前一后,不得相互交谈、读书看报,不得随意离开考场。

(六)考试巡视

各学院(部)负责人、教务工作人员及辅导员组成巡视组,负责本学院学生的考场巡视,检查本学院监考教师工作情况和考场秩序。教务处将组织巡视人员对考场进行巡视。

二、专业测试

1.测试范围:音乐学、金融学(高水平运动员)2014级新生。

2.测试时间:专业测试时间安排在9月26日至30日进行,具体测试时间由学院确定。

3.工作要求:专业测试由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负责,测试形式与内容要根据专业要求确定。学院要高度重视新生专业测试工作,精心选拔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测试组,坚持回避原则,认真制定测试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专业测试工作顺利完成,并于10月15日前将测试工作总结送交招生办公室。

三、停课安排

根据2014级新生入学文化课测试安排情况,9月25日(星期四)下午停课情况如下:

1.圣井、明水校区所有课程(含实验室和语音室)停课。

2.各校区涉及2014级新生(不含专升本新生)的所有课程停课。

3.上述未涉及的课程安排正常进行。

教务处

2014年9月18日

附件1:各校区考场安排表.xls

学校概况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校园服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 |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 鲁ICP备05001933号-2 | 燕山学院 | 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