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普及和防控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2-15       单位: 总务处       浏览:

各部门、各单位,全校师生: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一、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1)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黏膜。(2)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3)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大面积投放老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生活区及其周围地区大面积投放老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穿袜子,扎紧裤脚、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各校区学生做到不去校外地滩吃饭,严格控制外卖入校,严格把住不洁食品入口关。

7.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不明原因发热(39~40)、被老鼠咬伤,破损要及时就诊。

总务处 校医院

2017年12月14日

学校概况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校园服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 |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 鲁ICP备05001933号-2 | 燕山学院 | 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