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7年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4-19       单位: 教务处       浏览:

各学院(教学部)、各部门:

为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提高通识选修课建设质量,现决定开展通识选修课开课名单整理及2017年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立项建设工作,对于所有正在开设的和下一步准备开设的公选课,课程负责人均需填报申请材料。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山财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在职业规划、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方面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素质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

二、课程设置标准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修养,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人类在性别、种族、阶级和文化方面的多元性,具有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胸怀。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试和适应能力,具备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有利于体现本校办学传统、优势与特色。

三、课程模块设计

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体育保健、创新创业五个模块。

(一)人文艺术模块的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主要涵盖传统文化、文学、语言、沟通表达、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领域,以及音乐、美术、影视、摄影、书法、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事物;使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艺术赏析过程中得到美的陶冶,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社会科学模块的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主要涵盖经济、管理、法学、政治、社会、教育、心理等社会科学领域,旨在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和方法,完善自我认知、塑造健全人格,加强对当代社会发展、人类行为的理解和对当代社会面临问题的思考,成为合格的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

(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模块的课程。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课程主要涵盖科学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工程技术领域,旨在使学生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了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四)体育保健模块的课程。开展多门体育专项课供学生选择,并针对病、残、弱及个别大龄同学等特殊群体开设以指导性保健康复为主要内容的适应性体育课程内容。旨在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多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和体育道德,从而增强体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

四、课程建设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贯彻通识选修课程育人理念,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把握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及特点,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通,及时反映学科领域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由专业课转化而来的通识选修课,应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使其符合通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多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应统一教学大纲。

(二)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和练习等多个部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堂讨论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课的讨论可以分组进行;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的要求;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小论文等办法,检测学生学习的质与量。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应致力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学重点是启迪思路,讲解方法、知识要点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运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相关的课程录像、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积极探索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多模式组织课程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程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选用近年来出版的国家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建设丰富的、与教材相配套、反映不同学派学术思想和体现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指导书、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鼓励自编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及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和习题集,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六)课程考核改革

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考核办法。考核方式、考试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在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应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丰富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和学习目标不同,可采用笔试、口试或论文等形式,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注重过程考核,最终成绩应反映整个学习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组建一支人员稳定,知识、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关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有校级以上的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建立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五、课程类别及规格

(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两类。核心课程指构成各学科领域最基本的,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建设基础和教学效果良好的主干课程。我校现有通识选修课名单(附件1)中的课程,不论目前或之前是否开过课,此次均需报申请表重新认定,不申请此次认定的课程和教师,今后不能开课;不在名单中的课程,申请今后列入通识选修课名单的,须报申请表。

(二)课程名称规范,具有通识选修课特色,课程名称相近的课程不重复设课。

(三)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而非讲授知识细节及技术训练,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一门课应在一学期内完成,一般为每周1-2学时,艺术欣赏类、体育类课程周2学时对应1学分,其余课程周1学时对应1学分。

(四)原则上不可有先修课程的要求;如非面向全体学生,应列明学生范围。

(五)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应在主讲通识课程的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基础和教学经验,课程申报可以不局限于教师的专业,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研究或特长的教师均可申报,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六、申报通识选修普通课程认定

(一)申报条件: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二)多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必须统一教学大纲,有多份教学大纲的课程不予受理认定(附件1中,可查询近4学期的教师开课情况)。

(三)经认定的通识选修普通课程列入《山东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目录》,课程团队中的各位教师具备该门通识课的任教资格。

七、申报2017年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建设立项

(一)立项数量及名额分配:本次共立项建设10门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每个学院(教学部)至多申报2门课程,每个教辅、行政部门至多申报1门课程。

(二)立项课程来源,一是从原有的全校通识选修课中精选符合要求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二是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设计有利于传承传播地方传统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新课程。

(三)申请条件:核心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在建设期内应实际承担课程建设及教学;该课程已开出至少2学期且教学特色比较突出,或是新课程具有显著特色;需建立稳定的不少于3人的教学团队,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实施。

(四)建设时间和开课要求:获得本次建设立项的核心课程,建设期为3年,须连续在建设期内的6个学期开课,课程结项后,须至少连续开课4个学期。

(五)学校拨付建设经费10万元,立项、结项分别拨付经费的60%、40%。建设经费须用于课程的研究建设工作,并遵守学校相关财务规定。

(六)获得立项的课程,列入《山东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目录》,课程团队中的各位教师具备该门通识课的任教资格;申报核心课程但未获得立项的课程,经认定符合通识教育普通课程标准的,列入《山东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目录》,课程团队中的各位教师具备该门通识课的任教资格。

八、材料报送要求

1. 申请通识选修普通课程认定的,课程负责人填写《山东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申请表》(附件2)一式1份、课程大纲(模板见附件3)一式1份(均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由教师所在学院负责项目的初审并写明审查意见。

2.申请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立项的,课程负责人填写《山东财经大学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附件4)一式5份、课程大纲(模板见附件3)一式1份(均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由教师所在学院负责项目的初审并写明审查意见。

3.学院填写《2017年通识选修普通课程申请汇总表》和《2017年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立项申请汇总表》(附件5),一式1份,学院院长签字、盖学院章。

请于5月31日之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以上材料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燕山校区办公楼530室)。电子版(申请书、大纲、汇总表)由各单位汇总后发送至jiaoyan5869@163.com,并注明“***学院2017通识选修课”字样。

联 系 人: 梁秀梅,孟蕾

联系电话:88525869(内线:65869)

通识教育是全校所有学院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各学院均有义务开出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程。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使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附件.zip

教务处

2017年4月19日

学校概况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校园服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 |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 鲁ICP备05001933号-2 | 燕山学院 | 东方学院